爱游戏中国官网-欧预赛四强赛拉开序幕,激情绽放在球场
玉在中华大地上有8000多年的文化历史,而且它不同于其它任何一种事物,从她的第一次出现,就进入了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层,位于掌控的境界。历经了神、王、民三个时代的变迁,融入了儒家文化的思想,玉文化成为中华历史长河中不可替代的时代文化传承和见证。
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玉器,也是唯一将“玉”与“人性”相结合形成玉文化的国家。正所谓“谦谦君子,温润如玉”,玉的光芒是凛于内而非形于外的,因此用温润形容玉石,言其质地细密,光泽柔和,而这一特质又契合生命状态里呈现出的一种成熟的圆润,符合中国人做君子的标准。
神玉时代、王玉时代和民玉时代,每一时代的玉器都有鲜明的特征,汇聚在一起便是厚重的玉文化。这样三个时代的划分,实际上就是在讲述玉由“神”到“人”的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,也就是在隐现着生生不息的华夏民族文明的发展脉络。下面我们就在领略这三个时代的风采魅力中体味华夏玉的历史文化。
古代玉斧
神玉时代
从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,一直到形成国家的夏朝,人类社会处于神玉期。新石器时代中期,、生产力极其低下,人们认识自然、适应自然的能力较弱,对电闪雷鸣、刮风下雨、地震海啸等自然现象无法做出合理的解释,因此认为宇宙万物皆有神灵存在,不论宇宙自然,还是人类社会都由神灵主宰。人们为了生存和更好地生活,要不断地在祭祀中与神灵沟通,祈求得到神灵启示、眷顾的仪式中,渐渐形成了专业“巫师”队伍。
红山文化玉器
在长期祭祀活动中,巫师发现了玉不同于当时其他材料的特点,即玉除了坚韧、色美之特性外,还随着季节的变化、时间的推移,表面越发光洁润泽。同时,玉之洁净细腻如果肉、光泽油润似脂肪,容易使人想象为食物。《山海经》就这样记载:人需要以谷物、肉类和果实为食物,黄帝以“玉膏”为食物,神灵以“玉”为食物。其实,玉供神食用仅是玉众多功能之一。
红山文化玉器
此时的玉器是祭祀天地的一种神器, 也是一种图腾崇拜。玉神器包括巫事用的法器、装饰,以及祭祀不同神灵的器物,如红山文化中勾云形器、龙首玦、发箍、丫形器,以及神人、龙、龟等;良渚文化雕有“神徽”和兽面纹的琮、璧、璜、钺,以及山形器等,而琮、璜、钺、山形器等器物上的神人兽面图案,应是良渚文化部落的最高神祇。
红山文化玉器
新石器时代晚期,第一个国家--夏朝建立了。夏王为了维持国家以及共同体的稳定、发展,最为重要的传统资源--原始宗教巫术,自然被拿来改造成为国家意识形态。同时,原始宗教中为神服务的玉,自然成为为王服务的玉。由此王权正式拉开了序幕,玉器走下神坛,成为王权的工具,王玉时代开始了。
良渚文化玉器
王玉时代
金缕玉衣
夏,以及夏以后的商、周,都是强势的宗主国,宗主国对小国的宗教祭祀、礼仪制度的影响,远远大于政治、军事上的影响。这种礼制反映在用玉制度上,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礼玉。这些礼玉形制不同,用途各异,名称繁多。
龙山文化三鸟首玉璇玑
齐家文化玉刀
夏周玉器
周朝最著名的为宗教上所用的“六器”及礼法上所用的“六瑞”。《周礼》中这样说:"以玉做六器,以礼天地四方。六器在颜色的使用上就有了很好的映衬。天是苍白色的,现在我们还说苍天嘛,因此礼天用的是苍壁。
大地是黄色的黄土地,因此以黄琮礼地。四方的颜色取自于古时候的四大神兽:青龙、白虎、朱雀、玄武,他们分别是东、西、南、北四个方向的守护神。同时他们也分别象征着四季(春、秋、夏、冬)。东方青龙,青色,与青圭相对;西方白虎,白色,与白琥相对;南方朱雀,红色,与赤璋相对;北方玄武,黑色,与玄璜相对。六瑞形制大小各异,以示爵位等级之差别。
礼制反映在用玉制度上,就是出现了一系列礼玉。这些礼玉形制中最主要的是璧、圭、琮、璋、琥和璜,合称为“六瑞”。这六种玉器是中国古典玉器的核心部分。
夏周玉器
鸡古白春秋龙凤佩
战国双凤出廓谷纹玉壁
春秋战国孔子最早开创性地比德于玉,提出玉有仁、义、礼、知、信、天、地、道、德、忠、乐十一德的说法,玉被赋予了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,从此玉不再是简单的器物,而是确立了高尚清雅的人格,更是融入了文化精魂,充盈着厚重的历史底蕴。
孔子认为“玉有德”的思想,从根本上奠定了文人雅玉的文化基础,使得传统儒家文化在传承上有了完美的物质载体,这也是玉文化能传承千年而不灭的精神基础。
大秦玉圭
汉代宜子孙玉璧
汉代玉器
两汉时期汉武帝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以礼器、装饰件为主的儒家用玉体系受到帝王的扶持。但是,玉器的礼仪性质已经弱化,较其他朝代不同的是一种新的用玉方式——玉衣、玉塞、玉琀和玉握等葬玉的出现。
同时,这时玉器的装饰意味增强,且占有相当比例,纯装饰意义和具有实用性的玉佩大量出现,前者如组佩、串饰、龙形佩、虎形佩,以及璜佩等;后者如带钩、发笄等。这样的转变说明汉代玉器在一定程度上不再受宗教、礼制的束缚,而是朝着更高艺术价值的方向不断前进。
这些作品玉质精良、雕琢工细、造型新颖,以其雄浑豪放、清逸洒脱的风格,在中国玉器史上,达到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。
两汉时期玉器
当然,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,道路总会跌宕起伏。玉器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承袭战汉风格,但无论工艺,还是神韵已不能与战汉相比肩,唯有玉雕造像与同时代石造像一样,造型精美,富有神性。但是,这一时期已是王玉时代的余绪了。
两汉时期的玉器
民玉时代
唐代随着物质文化的高度发达,人们的审美情趣也悄然变化。玉器基本上成为人们珍藏、佩饰的物品。唐代的玉装饰品多为玉步摇、发簪,一般百姓接受的花卉图案大量出现,写实性强,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。
至此,玉石开始走向民间,玉的民俗化时代拉开了序幕,可谓是“旧时王谢堂前燕,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坊间出现了玉铺,推动了琢玉业的兴旺。玉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流通市场,成为士庶百姓喜庆、佩戴、日用和收藏的重要器物。
唐代云龙纹葵口玉盘
唐、南北朝玉器
宋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、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,是一个文人的社会,是一个追求艺术趣味、讲究生活品位的新时期。玉器的精致内敛,以及所具有的文化内涵,让多少文人喜爱。
宋代的许多皇帝酷爱艺术,由于朝廷的推动和倡导,文人书画兴盛,文房用具如笔筒、笔架、砚台、镇纸便成了玉人精心雕琢的对象。玉器的形制、纹饰讲究对称均衡,图案讲求吉祥,达到了艺术和生活的和谐统一。
宋秋山玉炉顶
介于宋明之间的辽、金、元三个朝代产生了具有个性的玉器作品,如这一时期出土的龟莲题材的玉雕作品,图案为龟立于莲叶之上,龟有吉祥之意,也是一种重要的祥瑞之物。
明清玉器
明代玉器以各种配饰、缀饰、串饰等小件玉器成为主流,到了明代中后期,从文人墨客到富商巨贾,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,玩玉、把玉成为一种时尚。明代仿生玉器较多,器形大小不等。器形大的作为陈设玉,放置书房案头,室内顿时增加几分清雅之气;器形小的充当佩饰或把件,供文人随时玩赏。
明清玉器
清代玉器是继战汉玉器之后的又一高峰,其标志是乾隆玉器的出现。乾隆时期,中国的版图辽阔,平息准格尔部后,清廷真正控制了天山南北,新疆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,打通了和田玉石进入中原的渠道,国力的强盛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清代玉器艺术的发展,而当朝统治者乾隆的喜爱和倡导,更是自上而下刮起了这一时期广泛的爱玉风潮,使得清代玉器艺术达到了空前繁荣的高度。
清代玉器
中国的玉文化从上古时期到清朝,走过了漫长的历史长河,有过四个高峰期,即新石器时代的神玉期、商周时代的礼玉期、战汉时代的鼎盛时期,以及明清之际的乾隆喜玉期。
中国玉文化是以玉石为载体,反映社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种文化现象。
从祭拜鬼神,标志权位,再到蕴育德行,显示富贵,玉器的功能也随之走过了诸如体现礼仪、象征权势、用于丧葬、美化装饰、生活日用、欣赏把玩的历程。玉器深深植根中国传统文化之中,发挥着其他艺术品无法取代的作用,至今仍潜移默化地熏陶着中华儿女。
清代玉器
评论留言
暂时没有留言!